人世間最具佛緣禪意者,莫過于“知音”組合——知了(蟬)與老鷹,老鷹始于四十歲的懸崖邊忍痛浴血蛻變,鳴蟬蟄伏于地底暗黑十?dāng)?shù)年的羽化重生,百日脫胎換骨后的老鷹重新展翅翱翔征服世界,五次破繭蛻皮后的鳴蟬一躍高枝重播著父輩那曲夏日戀歌,這兩種靈物執(zhí)著追求短暫生命的延續(xù),仿若佛經(jīng)中的“鳳凰涅槃”,都是受盡煉獄般的折磨,以激發(fā)生命的潛能、靈魂的重塑,此番解脫與超然,不正是人類所追求的禪修最高境界?
鷹,是地球上壽命最長的鳥類,常以冷傲威嚴(yán)的姿態(tài)俯視蒼生,按照當(dāng)下的解說,屬于“高端大氣上檔次”土豪級別的靈物,雄鷹展翅、鵬程萬里的掛圖也因此經(jīng)常被眾多成功企業(yè)家用作辦公室的勵志背景,寓意霸氣自信與超凡眼光,然而,鷹的一生并非一如既往的輝煌,在它40歲時卻需要面臨殘酷的生死抉擇:要么安然舒服著死去,要么摒舊革新后重生。很多人都被林偉總裁在公司年會上講過的《鷹的重生》故事深深震撼,講述老鷹有70年的壽命,初時勇猛剛毅,幾無敵手,獲取輝煌無數(shù),然而歲月如梭,到了40歲時,它的爪子開始老化,爪間長滿厚厚的繭無法從容抓住獵物,它的啄變得又長又彎,幾乎碰到胸脯,羽毛濃厚而使翅膀變得沉重,飛翔十分吃力。它只有兩種選擇:等死,或經(jīng)過一個十分痛苦而漫長的更新過程。它決定迎接挑戰(zhàn),它必須獨自飛到山頂,停在懸崖上筑巢,不得飛翔,因為在這100多天冬眠般的重生洗禮中,它無法吃喝,僅憑借體內(nèi)不多的能量來支撐自己的生命,在痛苦的煎熬中靜靜等待。重生的第一步是去除老化的喙,鷹用喙擊打磨擦著粗糙的巖石,直到老喙皮完全脫落。接著它會用新長出的喙把趾甲一根根的拔出來,鮮血一滴滴灑落……當(dāng)新的趾甲長出來后,它還得熬過最后一關(guān),用新長出來的趾甲把身上又長又重的羽毛一根根地拔掉……幾個月以后,當(dāng)新的羽毛長出來后,鷹完成了涅盤般的重生!新的喙、新的爪子,新的羽毛,鷹又能重新翱翔藍天了,它還是那只神圣自由的空中之王,重生后的鷹能夠再活30年!
這就是鷹的重生。故事勵志,毋庸置疑,且已經(jīng)科學(xué)論證過鷹在25歲以后的確有脫胎換骨的實例,它們當(dāng)中只有極少數(shù)能幸運熬過幾個月煉獄般折磨而存活下來,這些鷹中佼佼者為了再次沖上云霄譜寫生命的新篇章,也是蠻拼的,它們是在用血淋淋的勇氣忍受自虐般的痛苦煎熬和劇烈的身體創(chuàng)傷來完成生命的自我救贖,它們對生命的渴求非常令人敬佩;而知音組合的另一位兄弟,蟬,作為蟄伏黑暗十?dāng)?shù)年積蓄能量等待思想井噴的地下工作者,它卻用一顆甘于寂寞的心五次蛻換華美的外衣,以打動大自然好聲音評委,博取登上舞臺為光明高歌的機會,雖然歌曲聒噪如泣有些非主流,但歌聲中蘊含的那種堅毅隱忍,也是醉了。其實宋朝楊萬里已經(jīng)為蟬正名“蟬聲無一添煩惱,自是愁人在斷腸”。蟬聲本無意,心煩,是人心不靜,動了雜念而已。
蟬,與禪同音,在中國古代文化中,蟬象征復(fù)活和永生,而它的另一個別名“知了”,知是智慧,了是覺悟,一聲知了,猶如懂了參禪悟道,所以佛家歷來把它當(dāng)作禪修的最佳代言人。古人以蟬“不食黍稷,處不巢居”的高潔逸韻來賦予它禪意十足的內(nèi)涵,無數(shù)文人墨客爭相傳詠賦詩作畫,唐朝虞世南贊賞它“居高聲自遠(yuǎn),非是藉秋風(fēng)。”近代齊白石老人的《蟬趣圖》更是淋漓盡致地捕捉到了它的靈性,兩者都是在為蟬的“生性高潔,出塵泥而不下”點贊。生活中更是隨處“蟬”影,老家近潮汕,潮汕的功夫茶盤里總能見到茶寵木蟬的身影,茶湯淋過,喚醒靈性,木蟬仿佛長著一雙黑色翅膀的小精靈,幾欲躍出茶盤,飛奔樹梢,那一瞬的神彩和韻味,令人陶醉,竟分不清蟬抑或禪……之所以這么輕渺的“蟲兒”,得以同老鷹平起平坐,它,有內(nèi)涵,所以任性。蟬的一生曲折又短暫,從卵到幼蟲到成蟲要經(jīng)過數(shù)次蛻皮,每一次蛻變于蟬而言都是獲得一次新生,小幼蟲從卵里孵化出來,掉落到地面鉆入土中,吸食樹根液汁過日子,短則三四年,長則十多年,通過多次蛻皮不斷改進、不斷超越,直到蛻盡身上所有的污穢缺點,終于羽化成最完美的身材破土而出,振翅飛向樹冠接受生命的洗禮,這一去偽存真升華提煉生生不息的蛻變,猶如高僧坐禪,羽化成仙,在最后一刻向世人宣告“知了”。這就是蟬的蛻變。
鷹的重生,演繹了禪修的形式;蟬的蛻變,寓言了禪修的意境,既然鷹與蟬俱是禪修的最佳代言人,那么解讀禪修就變得非常容易,禪是什么?當(dāng)下的微信朋友圈到處流傳的禪修,并非佛學(xué)的范疇,而是加了一大勺味精的心靈雞湯,廣告炫耀的成分居多,真正給不了人多少智慧汲養(yǎng)。佛學(xué)的本質(zhì)是無神論,禪修不是迷信,信佛不是求財,不是求長生不老,如果有所求或者帶有目的性去學(xué)佛,倒不如回家好好孝敬父母,他們才是你的佛。也有些人碰到工作愛情上的一點點小挫折,就失去信念和勇氣,輕率“看破紅塵”,看見落葉也嘆息,看見枯枝也惆悵,那不是看破,是沉淪墮落,碎裂的瓷磚是無法復(fù)原的,長伴青燈古佛,這是對自己生命的不負(fù)責(zé)任,對現(xiàn)實的逃避,怯懦的表現(xiàn)!我初始接近禪修是為求安靜,便于過濾浮躁的心,更易審慎思考問題,后來有緣拜見凈空老法師,將他親筆寫就的“放下、自在”處世箴言掛在書房自省,凈老多次點悟“有覺悟的人就是佛”,廟里的佛像不是讓你來瞻仰的,天冷亦可以拿來當(dāng)材燒。怎奈禪修兩年苦于無法突破,去年國慶假期,用一天的時間征服了韶關(guān)的船底頂,下山途中路遇好客瑤鄉(xiāng)大哥,應(yīng)邀到他們家做客,臨別時,瑤鄉(xiāng)大哥拿出山上采挖的野生姬松菇和山筍干,贈與我和另外一位偶遇的小友各分了一半,可惜小友的背包已經(jīng)塞滿,沒有任何多余的空間塞進山珍……那一剎那,我突然明白自己無法突破的坎,原來是“舍不得”,過往的個人偏執(zhí)愚見牢牢占據(jù)心房,不舍得放下,不舍得自我否定,不舍得休整提煉,所以行囊包袱始終沉重,內(nèi)心已沒有多余的空間去獲取新事物,汲取新的知識,更遑論思想上質(zhì)的飛躍。想通了,第一件事就是把佛從心中拉下神壇,它占據(jù)我心中面積最大的主人房,原來它就是最大的負(fù)能量,正如上面我們看到的故事,老鷹對過往曾經(jīng)戰(zhàn)無不勝的趾爪羽毛的放下,蟬兒對數(shù)次蛻化出來的外衣不斷改進與休整,也正是敢于卸下包袱,重新上路的最佳注解。
老鷹四十而不惑的重生,教會我們敢于自我否定,敢于放下,不是讓我們知足常樂,不是讓我們放下工作、事業(yè)和生活,更不是逃避和放棄,而是放下自己心的我見、執(zhí)著,真正的放下是“接受”,是讓你靜下心來看到自己的不足,勇敢接受新事物,學(xué)習(xí)新技能,摒棄過時的驕傲,才能打破常規(guī),激發(fā)我們的潛能,使我們得以重新飛翔。心中有偏見的人,放不下他們心中急功近利夸夸其談華而不實的輝煌歷程,不舍得修剪他們引以為傲的固執(zhí)偏見,因為安于現(xiàn)狀不思進取令他們懶于革新,他們隨波逐流,沒有危機感,殊不知抓在他們手里的不是隱形的翅膀,而是阻止他們再次騰飛的鉛墜!所以不破不立,真正的禪修與工作并無矛盾,反而是用來還原工作生活的原貌、規(guī)律,去粗取精,改變自滿的心態(tài),不斷自我否定自我提升的過程。
如果說鷹與禪是佛界最贊的“知音組合”,那么血液里流淌著南風(fēng)古窯爐火紅貴族基因的鷹牌與傳承千年嶺南神韻的傳奇古鎮(zhèn)禪城結(jié)緣就是最土豪的明星組合,鷹牌與禪城,畫面太美,歷經(jīng)40載風(fēng)雨磨練的鷹牌,已經(jīng)成長為行業(yè)的標(biāo)桿,處處散發(fā)著成熟與優(yōu)雅的氣質(zhì),是安于現(xiàn)狀固步自封?抑或是突破慣性謀變思路?相信每個精鷹心中都有了堅定的選擇?,F(xiàn)在我們已經(jīng)擁有了最優(yōu)秀的平臺,如果我們每個精鷹可以從鷹和蟬身上感悟禪意,覓得靈感,有生之年一定可以親眼目睹鷹牌與禪城共同譜寫出新的精彩華章。